时间:2022-10-07 02:30:01 | 浏览:930
脱贫不松劲 摘帽不摘责
——平泉实施“三全工程”巩固脱贫成果的调查
研究人员和工人们在平泉市一研发基地采摘黑木耳。资料图片
2017年,平泉市成为河北省首批脱贫摘帽县之一。
如果说脱贫是一场攻坚战,那么防止返贫便是一场持久战。
“脱贫不松劲、摘帽不摘责。”平泉市深入实施“全民致富、全民健康、全民素质提升”的“三全工程”,确保贫困群众脱贫不返贫。
从精准脱贫的“三零模式”到防止返贫的“三全工程”,这个冀北山区市巩固脱贫成果的探索,值得借鉴。
培育致富能力,搭建产业平台
八月末,桲椤树镇桲椤树社区居民温玉平才轻闲下来。自去年10月开始,她就一直在蔬菜大棚里忙并快乐着。
“黄瓜都卖完了,马上要落架。”温玉平说,今年黄瓜价格好,赚了3万多块钱。
温玉平家有6口人,公婆常年吃药,两个孩子都在上学,爱人因车祸受伤在家休养了十多年,全家的大事小情都要靠她打理。
眼瞅着邻居们发展产业致了富,温玉平也动了心思。可一没本钱,二缺门路,干买卖又怕赔了,温玉平愁容满面。
“像温玉平这样想赢怕输的贫困户不在少数。”桲椤树社区妇联主席王凤华说,为消除贫困户的后顾之忧,社区流转土地667亩,按“零成本投入、零风险经营、零距离就业”模式运营,共建设200个设施菜暖棚。
2018年10月,温玉平只花了4200块钱便承包了两个大棚。大棚统一规划建设,农技知识统一培训,农资产品统一供应,产出的黄瓜由合作社统一销售,温玉平只负责生产管理就行。稳赚不赔的买卖让她愁容消散、笑逐颜开。
平泉属山区市,“七山一水二分田”。如果贫困群众没有致富路子,很难走出“扶贫—脱贫—返贫”的怪圈。为此,平泉研究出台了防贫、防返贫规划、方案等,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政策保障机制。
产业是脱贫之基、致富之源。自2014年以来,平泉整合各类资金19.72亿元,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了以食用菌、设施菜为主,经果林、畜牧养殖、休闲旅游等为辅的“两主多辅”产业体系。建立了15家以科研实体为平台的技术服务体系,培育了遍布全市、延伸全国的销售流通网络。目前,全市建成各类扶贫园区9万亩,累计带动脱贫23661人。
像桲椤树社区这样的百亩以上“三零”扶贫园区,2015年以来,平泉已累计发展到112个,直接带动7900户、16300名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现在,该市每个贫困户至少参与一种产业,超四成的贫困户实现两种以上的产业支撑,贫困户收入由2014年的2835元升至2018年的5522元。
防止因病返贫,构建医保体系
8月26日16时许,杨树岭镇北大山阴坡,三座店村58岁的羊倌李新看着70多只小尾寒羊在悠闲地吃草,愁容舒展了许多。
李新是典型的因病、因残致贫户:家中三口人,老伴拄双拐生活不能自理,是一级伤残;李新得过骨髓炎,三级伤残;儿子上技校,正是花钱的时候。
日子虽苦,但李新却不向命运低头。2017年,在镇、村帮助下,他养起了牛,一度繁殖到了12头。
家财万贯、带毛不算。今年3月份,家里接连死了8头牛。一下子,让李新感觉“天塌下来了”。
正当两口子一筹莫展之际,保险公司上了门。原来,平泉市政府与保险公司签订了“防贫保险”协议,贫困户因病、因灾、因家庭重大变故等,都可得到救助。
保险公司一次性给了李新4万元补赔款。不服输的他在镇政府担保下,又贷款4万元买回50只羊,当起了羊倌。
在平泉,除了家庭重大变故,健康问题既是致贫的主要原因,也是制约脱贫的主要障碍,全县因病、因残致贫人数占贫困人口总数的47.4%。
“贫困群众有了健康的身体,才有劳动致富的能力和动力;减少了治病支出,就增加了财富积累,脱贫致富的道路才越走越宽阔。”平泉市扶贫办主任鲁文学说。
为此,平泉实施全民健康工程,提高农村医疗水平、给予重病慢性病救助,让农民少得病、治小病、减支出。
实施防贫、防返贫“千户工程”,将大病户、重病户纳入每年动态筛选出的1000户临贫易贫边缘户范围,符合条件的因户施策,分别施予就业帮扶、产业帮扶、兜底保障等措施,防止致贫或返贫。
每年为全市45岁以上农民免费体检,防止小病拖成大病,并实现慢性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
在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基础上,拨付专项资金为所有贫困人口和4506名贫困边缘人口购买了商业医疗保险,让贫困群众有了第四重医疗保障。2017年以来,商业医疗保险累计为6695人次报销933万元,贫困群众医疗费用报销比率提高到97.3%。
激发内生动力,同步推进“富脑袋”
小寺沟镇凤山新村的葡萄种植户王振,最近又多了一项收入:给人看蔬菜大棚,一个月1000块钱。
“有钱为啥不赚?”王振说话时嘴角挂着笑,“自家的葡萄全卖了,纯收入5万多块”。
“王振越来越有老板架势了。”村书记才秀丽打趣说,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
原来的王振啥样?
“不爱搭理人,在家一待就是好几年,还精神抑郁了。”才秀丽揭了他的“底儿”。
“那时咱是贫困户。”39岁的王振略显尴尬,“挣不来钱,总觉得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
家中8口人,3个孩子上学,王振也想赚钱养家,可没有门路。
平泉市卫健局驻村工作队入户调查了解后,对他先是谈心引导,后又帮助谋划产业……慢慢地,王振心热乎了,劲头也足了,自信又回来了。
2018年4月,在工作队帮助下,王振筹资12万元盖起了一座长145米的大棚。“我的棚是园区里最大的。”王振说。
今年五一,头茬葡萄上市。因个大粒圆,采摘价一度卖到了每公斤40元。
“咱现在可以拍胸脯子说,能养活一家人了。”尝到甜头的王振准备再建一座冷棚,还栽葡萄。
王振从贫困户到大棚经营主的转变,得益于平泉实施的全民素质提升工程。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平泉坚持在扶贫工作中既重“造血”,更重“造气”,既送温暖,更送志气、送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斩断思想穷根。
针对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该市改进帮扶方式方法,变简单的给钱给物为生产奖补、劳动补助、以工代赈等,营造勤劳光荣、懒惰可耻的社会风气。
积极推进“夺旗争先”活动,为脱贫户颁发脱贫光荣证,用身边人、身边事做示范,让贫困群众打心眼儿里认同“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目前,在全市1900名自主创业致富人的带动下,4900多名贫困人口放下思想包袱,靠实干走上勤劳致富路。 (记者 尉迟国利)
来源:长城网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吴新光 张嘉琪)12月26日,河北省平泉市卧龙镇庙后村37岁村民范玉荣正在香菇大棚忙着采收最后一茬香菇。“去年香菇市场行情好,挣了7万多元;今年已经收了2万余袋,全部出售后,收入不比去年差。”范玉荣脸
脱贫不松劲 摘帽不摘责——平泉实施“三全工程”巩固脱贫成果的调查研究人员和工人们在平泉市一研发基地采摘黑木耳。资料图片2017年,平泉市成为河北省首批脱贫摘帽县之一。如果说脱贫是一场攻坚战,那么防止返贫便是一场持久战。“脱贫不松劲、摘帽不摘
5月10日下午,平泉市城区发现1名初筛阳性病例,为了最大限度阻断疫情传播途径,根据国家和省、承德市疫情防控工作相关规定,经平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在全市实施临时性全域封控管理。承德疫情 .封控时间自5月10日起,解除时间
河北日报记者: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承德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承德市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平泉市如何在学深悟透上先行一步?王贺民:平泉将把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承德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责任和长期政治任务,与贯彻
平泉镇是平泉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交通中心。县城位于县域中部偏南,瀑河纵贯南北,西河在西部流入瀑河。县城西距承德市92千米,东北距辽宁省凌源市90千米,北距赤峰市190千米,南距唐山市219千米,距天津市360千米
河北新闻网承德电(记者陈宝云)记者获悉,4月10日,民政部印发《关于同意河北省撤销平泉县设立县级平泉市的批复》。这标志着我省县级市将增至24个,承德将拥有第一个县级市。民政部在批复中表示,河北省《关于撤销平泉县设立县级平泉市的请示》(冀政呈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变化见于生活。如今的平泉已经构建起以110千伏为支撑、35千伏为主干骨架的统一电网。为了探寻平泉电力发展的沧桑巨变,笔者找到了老、中、青三代的电力从业者,他们讲述了记忆深刻的一件事,在这些故事中,平泉电力的变化发展
新华社石家庄12月28日电 题:河北平泉:近3亿元帮扶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建起脱贫富民产业新华社记者王民寒冬时节,走进河北省平泉市华素食用菌加工产业园,智能温室、食用菌合成肉生产流水线、食用菌成品销售中心正在建设。“得益于天津1200万元的帮扶
来源:经济日报“果树满坡,暖棚成行,山顶风景林,映美家乡。轿车代步,机械插秧,产居一体,网络电商。人们在党的领导下生活,生活在辛勤的劳动中变样。”在河北省平泉市,老百姓吟唱着产业发展新图景,饱含着对小康生活的赞美。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燕
4月26日,在河北省平泉市平北镇一家食用菌深加工企业,工人在检查香菇切片质量。 近年来,河北承德平泉市把食用菌生产加工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推广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带动当地农民脱贫增收。目前,当地
映象网安阳讯 (记者 贾利超 )“虽然我的身体残疾,但我的心理并不残疾,我的梦想也不残疾,我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让更多人知道,残疾人同样可以活出精彩人生。”立冬时节,安阳市龙安区马投涧镇王二岗村村民王金光的一席话,让在场的人们肃然起敬。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使脱贫攻坚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社会认可、人民满意,鹤壁市鹤山区在深入贯彻中央、省市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的基础上,认真谋划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点工作,制定了守住“一
五里镇葡萄专业合作社丰收场景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平桥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重要论述,特别是今年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强化攻坚举措,下足“绣花”功夫,克服疫情影响,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平桥区
在山西省右玉县杀虎口村,村民王彩霞在杀虎口村生态旅游专业合作社内整理当地特产(10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摄新华社太原10月31日电 题:背靠“大树”好脱贫——山西右玉县的绿色脱贫路新华社记者王井怀晋蒙交界、毛乌素沙漠边缘,有一个只
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的平泉市,地处冀辽两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地理优势独特,是连接东北和华北两大经济区的交通枢纽、内蒙古出海的重要通道,自古即为北方交通要道、商贾繁茂之地。由河北省摄影家协会、承德市摄影家协会指导,中国摄影报社、平泉市人民政府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