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河北平泉"三区同建"开启新生活

时间:2022-10-07 02:30:23 | 浏览:462

“三区同建”开启新生活——平泉市桲椤树社区就地城镇化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在桲椤树社区引进的承德兴泰汽车线束制造有限公司,村民在生产产品。 河北日报记者 尉迟国利摄山顶桲椤树战斗遗址公园吸引游客前来瞻仰,山坡千亩富硒果园硕果累累,山脚蔬菜大棚

“三区同建”开启新生活

——平泉市桲椤树社区就地城镇化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在桲椤树社区引进的承德兴泰汽车线束制造有限公司,村民在生产产品。 河北日报记者 尉迟国利摄

山顶桲椤树战斗遗址公园吸引游客前来瞻仰,山坡千亩富硒果园硕果累累,山脚蔬菜大棚鳞次栉比,河畔平地上一排排新民居整齐划一,这座现代化小城镇就是平泉市桲椤树社区。

近年来,通过新型农村社区、现代产业园区、乡村生态功能区同步建设,桲椤树社区原来分布在33个自然村中的11829名村民,实现了城镇化集中居住、产业化园区集中就业,走出了一条农村就地城镇化发展之路。

启动新民居工程,让村民搬出大山住上楼房

中午12时,下班的铃声响起,杨金凤骑上摩托车往家赶,给上小学的儿子做午饭。

从厂子到金兴嘉园的家,不过几分钟路程。133.5平方米的屋内,装修不算豪华但却大方,鲜花、绿植占据阳台大部分空间。

杨金凤一边做饭,一边说着搬迁故事。

杨金凤家原住在毛家沟村。那是个山沟沟,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出行、就医、上学难问题十分突出。

“一进桲椤树沟,一天三顿喝稀粥。”这句昔日顺口溜是沟内百姓穷困日子最真实的写照。

如何帮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经过深入调研摸底,2009年,桲椤树社区在全省率先启动了中心村建设。

“靠着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我们只掏了不到2万块钱,就住进了楼房。”2017年,杨金凤一家脱掉泥鞋换拖鞋,住上了楼房。

通过三期工程建设,桲椤树社区的人口已达2730户、近1.2万人,成为河北省人口最多的农村社区。

更让杨金凤高兴的是,社区还为她们谋划好了营生——进厂当工人。

“搬迁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社区党委书记金旭东说,从筹建新民居之初,社区就在思考如何让村民特别是贫困群众搬得出、住得稳、有工作、能致富。

为此,社区根据区位和资源状况,聘请河北工业大学和承德规划设计院规划了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布局。承德兴泰汽车线束制造有限公司,便是社区引入的企业之一。如今,200多姐妹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既能照顾一家老小,也不耽误挣钱。”杨金凤说。

社区统一配套了水、电、路、讯、暖、污水处理站、垃圾转运站等基础设施,以及寄宿制学校、幼儿园、敬老院、足球场、公园绿地等公共服务设施。

“现在,我们这儿孩子有歌声、年轻人有创业基地、老年人有笑脸。”杨金凤感慨地说,“有车有楼有文化,农村不比城里差。”

两区一起建,产业围着新村转

10月中旬,田里的粮食虽已颗粒归仓,可58岁的侯忠却没有歇脚,蔬菜大棚里的西红柿已经红了。

掀起草帘子,一片绿意盎然、一米多高的西红柿秧上,红彤彤的西红柿如同一串串红灯笼挂满枝蔓。

“看这情形,今年收入肯定比去年高。”今年,已是侯忠经营大棚的第3个年头。

2017年,侯忠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搬到了社区。住新家、购置家具,这让原本贫困的侯忠花销不小,可他还是在搬新家后就和社区签了大棚租赁协议。

哪来的胆量一下租了两个大棚?

“农技知识统一培训,农资产品统一供应,产出的黄瓜由合作社统一销售,我只管种植就行。”侯忠说,交完4400元租金,一个黄瓜季就赚了4万多元。

“园区社区一起建,产业围着新村转”。为帮助侯忠这样的贫困户稳定脱贫、致富,社区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目前全社区已流转土地3200多亩,投资3500万元建成了面积500亩无公害蔬菜产业园区和高标准食用菌产业园区。通过务工就业、扶贫专岗、资产收益分配等方式,为全社区349户贫困户建起了致富产业。

发展富硒林果,绿了家园富了百姓

“二姐,给我来箱苹果。”今年国庆假期,王凤华的订单不断,收获满满:“光采摘就卖了近万斤苹果,收入5万来块钱。”

王凤华是位80后。8年前,她结束在北京的打工生活,回村创业。

桲椤树川沟狭长,一侧临水三面环山,山场面积占总面积的80%以上。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桲椤树社区要在大山上做文章。

“既要生态,又要生财,我们把目光瞄准了经济果树林。”金旭东说。

社区将土地从农民手中流转出来,按照统一规划发展果园林的目标,种植了苹果、蜜桃、板栗等品种。果园林建好后,社区再将果园林划分成若干单元承包给社区居民管理。

头三年,流转费用由社区承担;社区负责组织技术培训……一系列政策扶持,让王凤华一家下定决心承包果园。

如今,王凤华家承包的55亩果园已进入盛果期,年产1.5万多公斤。

年轻人脑子活,思路广。因在家行二,人又豪爽,村里人和网友都亲切称呼王凤华为二姐。她顺势注册了“二姐家庭农场”,通过微信、平台销售,把苹果和蔬菜卖到了京津地区。

现在,王凤华不仅圆了儿时的梦想,还把在外做生意的老公也喊回了村里,一心一意发展农业。

“农村要发展,人才是关键。”金旭东说,社区为他们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现在回村谋发展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目前,社区经济果树林已突破2200亩,其中仅富硒苹果种植就达1500亩,有一半果树进入盛果期,一年仅果品收入就达千万元以上,已成为社区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经济果树林产业园不仅绿化了荒山荒坡,成了山区的生态屏障,还成了老百姓的‘绿色银行’,经济效益是传统种植业的10倍以上。”金旭东指着漫山遍野的果树说,“山脚大棚覆盖,山中果树缠腰,山顶休闲观光”的标准化产业园区已逐步建成。 (河北日报记者 尉迟国利)

相关资讯

河北邢台信都区:雪后太行美如画

#我是大美河北推荐官##头条带你乐享河北#邢台市信都区白岸乡白岸村雪后美景。王青 摄邢台市信都区路罗镇英谈村雪后美景。行者马健 摄邢台市信都区浆水镇前南峪村雪后美景。郭成辉 摄邢台市信都区浆水镇山场雪后美景。郭成辉 摄邢台市信都区浆水镇水门

双滦区、滦州、滦南、滦平:谈河北省四个名字里有“滦”的县区

纵谈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历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欢迎关注“青史观”,每天为您带来新鲜、有趣、干货满满的历史故事。今天,我们为您聊的是关于河北省内县区地名的故事。滦河和海河是河北省境内的两大河流,古人喜欢以山水地名命名县区名,于是

河北衡水:秋高气爽湖城美

2022年8月24日,鸟瞰衡水市区,绿树绕城,林立的高楼与蓝天白云相映,勾勒出一幅怡人的优美画卷。2022年上半年衡水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衡水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5个县(市)创建成为省级森林城市13个国省考地表水断面水质全部达标衡水市

河北保定满城区:一潭碧水引客来

↑满城区龙潭峡谷风景美如画。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的龙潭峡谷风景区,山水相连,峡谷全长4公里,最宽处200米。峡谷两岸,石壁陡峭,怪石嶙峋,高处瀑布飞流,谷底山泉四溢,一年四季风景如画。吸引了周边众多游客前来游玩,大家在绿水青山间,尽享假日

探访河北保定清苑区“好梦林水”微度假体验区

中国新报融媒体头条号(全景探访)讯,(记者郑平)听说河北保定清苑区建设了一个以“好梦林水”为名的微度假体验区,8月1日,中国新报融媒体记者前去一探究竟。记者了解到,“好梦林水”微度假体验区里有以下体验项目:卡丁车。好梦林水卡丁车赛道是当地目

锁在宗祠里的祖传黄花梨供桌不见了?海口红旗镇有村民称附近停靠过陌生车辆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12月22日消息(记者 李波)12月21日,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墨桥村委会西湖村村民黎先生反映,一张锁在宗祠里黄花梨桌不见了,其称该桌为祖传之物,估价不菲。经村民报警,辖区红旗派出所已受理该案,展开调查。黎先生

黄花梨又称海南黄檀木,这样珍贵的木材,农村为什么不种植呢?

导读:前几天去朋友家做客,发现他家的家具古朴古香,淡雅别致,给人一种返朴归真的感觉,一问之下才知道,这些家具是一种珍贵的木材,这种木材叫黄花梨,也有人叫它海南黄檀木,这种木材的最珍贵之处,就在于它生长速度缓慢,木质坚实,花纹漂亮,而且还散发

近视人群在生活中应该注意些什么?不要进行过分剧烈的运动

随着电子产品的发明和生活压力的增加,近视的人群数量也越来越多,近视作为生活中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如果在生活中不注意养护,就会导致眼睛的病变,对眼睛的伤害则是巨大的。所以对于近视的人群来说,多注意养护眼睛是很有必要的事情,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列举几

视力不好与生活习惯有关?这6大伤眼恶习,赶快改掉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是如果眼睛因为视力问题戴上了眼镜,无疑就等于把心灵的窗户遮住了,不仅外表不美观,而且会给生活带来一些不方便的地方。保护视力,要注重很多生活的细节,像是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就会让视力受损,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生

近视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不便?有没有靠谱的改善视力方法?

作者:游玉霞,本文首发于丁香医生网站(dxy.com)近视的感觉非常不好,想必每一个近视的朋友都有这样的烦恼:说出来,都是泪啊!既然近视那么麻烦,于是很多人就在琢磨着有什么方法可以治愈近视。近视矫正手术?听起来有点可怕。要不试试广告上说的那

友情链接

天天财经元宇宙中国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网站监控小霸王学习机惠州新闻头条网python编程教学网长空之王电影网泸州新闻头条网鹤壁新闻头条网白羊座星座网红蜻蜓A股凡拓数创股票猪宝宝在线起名器深圳交友相亲网湛江头条新闻网景德镇新闻头条网世纪数藏NFT柳州螺蛳粉官网今日驻马店无人机航拍网漯河新闻头条网台湾卤肉饭加盟官网今日黄山CAD制图网儋州新闻头条网物流信息网云服务器技术网绍兴新闻头条网湖北旅游网西安旅游攻略网高考冲刺攻略网电子烟品牌排名网于氏取名宝典
今日承德网-承德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703年清康熙修建避暑山庄,成为清王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承德市主要特产:避暑山庄丝织挂锦、承德木雕、蕨菜、民间剪纸、滕氏布糊画、杏仁露。承德市是国家甲类开放城市,中国普通话标准音采集地、中国摄影之乡、中国剪纸之乡。承德的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旅游胜地四十佳、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今日承德 92882.cn©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