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山城遍地杏花开——河北平泉市山杏产业发展调研经济日报记者 宋美倩阳春三月,杏花盛开。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河北平泉市大力发展山杏产业。经济日报记者深入平泉调研发现,通过深度开发经营,一个产业链条正在...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山城遍地杏花开
——河北平泉市山杏产业发展调研
经济日报记者 宋美倩
阳春三月,杏花盛开。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河北平泉市大力发展山杏产业。经济日报记者深入平泉调研发现,通过深度开发经营,一个产业链条正在这块曾经贫瘠的土地上不断发展完善——山杏已变身当地群众的“致富树”。
杏花盛开的塞外山城河北平泉,有着独特的美。走在峰峦叠嶂的原野中,一望无际的山杏树林绵延百里,鲜花怒放,美不胜收。繁花掩映间,人们忙着山杏田间管理和新品种嫁接——随着当地深度开发经营山杏产业,一个规模化的产业链条正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不断发展完善、健康成长。
贫瘠土地长出大产业
踏入平泉大地,人们看到的仿佛都是山杏林。它们满山遍野旺盛生长,不禁令人赞叹其生命力之顽强。
“平泉是一个全地形的山区市,基本上都是缺少土壤的石质山。在国家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这里被确定为首都水源涵养区和生态支撑区,绿化造林、改善环境的任务非常重。”河北承德市委常委、平泉市委书记董正国告诉记者:“经过多年植树造林,平泉全部280多万亩宜林荒山基本都栽种了油松等树种,剩余地方要开展绿化非常困难。我们与北京等地专家深度研讨后一致认为,山杏树是一种耐干旱、耐严寒、耐瘠薄树种,在水土流失较严重的阳坡地段,每营造10万亩山杏林,每年可减少土壤流失30万吨,生态效益显著。”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王建中研究山杏多年,在他眼里,山杏林不是一般的防护林或者经济林,而是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旨又强调经济效益的“生态经济林”。“重要的是,山杏种植投资小、好栽培、易管理,2至3年就结果,4至5年进入盛果期。”王建中告诉记者,种山杏不失为三北地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好路子。
由此,平泉市大力发展山杏产业,于2000年将其列为全市五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并出台《深化山杏林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通过明晰山杏林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处置权,及给农民群众送种子、送树苗、送技术等免费支持,调动起广大农民种植、管护、经营山杏林的积极性。
同时,平泉市与林业科研部门开展广泛合作。“平泉市于2002年与河北省林科院联姻,研究晚花山杏技术,促进山杏种植的提质增效;2009年又把一处位于城市黄金地段的地块无偿提供给北京林业大学,由其建设北方科研基地。”平泉市科技局局长戴学东告诉记者:“北京林业大学北方科研基地的任务之一就是选育晚花山杏品种,研究山杏高产改良技术。目前基地已经选育了10来个山杏新品种,帮助平泉山杏繁育推广工作走上快车道。”
在树木茂密、花香四溢的台头山镇裁缝沟村,平泉市林草局研究员赵国华正深入当地指导农民实施杏树高头嫁接。她告诉记者,从杏核大田点播到营养钵育苗,再到高头嫁接,发展山杏一直是她研究指导的重点领域。
“裁缝沟是个处于冀辽连接带的坡面村。全村415户虽有着两三万亩山场,却因土地干旱瘠薄产出很少,当地农民一度陷入越贫越垦、越垦越贫的怪圈。2010年起,村里通过推广山杏退耕还林,如今家家都有杏树林,全村杏核产出达40万斤,年收入160多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村。”赵国华说。
这样的推进措施真正实现了让荒山荒坡长出新“钱景”,使山杏成了山区美化环境、乡村致富的希望。“通过新思路引领,平泉的山杏种植开始从野生野长转向规模发展。”平泉市林草局局长李建国告诉记者,短短十几年,平泉山杏林总面积达70万亩左右,形成油松、山杏、其他混交林分别占三分之一的态势,助力平泉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精深加工做大产业内涵
从平泉市区出发,一路向北10多公里,一片园区映入记者眼帘。公路右侧的厂房高低有致,是工业园区;左侧的大棚整齐排列,是农业园区——这里是承德华净活性炭有限公司兴建的八家区域产业园。
“我们是一家以山杏核精深加工为主业的生产企业,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齐生合作成立了华净院士工作站,由此建成一条‘山杏—杏壳—活性炭—炭电热肥联产’的循环经济链条。”承德华净活性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武告诉记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嵌入了生物质发电、城市热源供应、活性炭深度开发、有机农产品生产等流程,并在活性炭生产技术方面走在行业前列,已制定行业标准1个、取得国家专利8项。”
“发展农业基础产业,要让其最大限度进入产业化流程,通过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才能产生有效拉动作用,让生产链条前端能够实现原料有效供应,生产链条后端尽可能开拓出销售市场。”平泉市市长曹佐金自豪地说,“山杏产业是我们通过实践积累,精选出来的优势产业。这种植物浑身上下都是宝,杏仁可以制成杏仁粉、杏仁露、杏仁油、杏仁精油膏,杏壳可以用于制作活性炭,山杏叶可以提取医药和保健产品原料……”围绕将山杏“榨干吃净”,平泉实施了“基地拓展、龙头带动、品牌建设、科技提升、文化助推”五项工程,推动山杏产业走上双增值之路。
据专家测算,一公斤杏仁售价在8元左右,加工成杏仁露、杏仁粉,每公斤可增值90元;加工成杏仁苷精粉、杏仁苷精油膏,每公斤可增值100元到200元;杏壳加工成活性炭每公斤可增值0.5元到2元……目前,平泉市有直接和间接从事山杏产业的企业近百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
在这些企业中,承德亚欧果仁有限公司是精深发展的代表。从以自行车为主的提篮小卖,到“买三北、卖全国”“买世界、卖世界”的购销体系建立,从几十人的手工生产到全机械现代化生产,如今亚欧果仁原料采供供销和中、末端产品生产已占到全球一半以上,已经中试成功的杏仁苷精粉、杏仁苷精油膏等一系列高端产品售价达每吨200万元以上。
数据显示,全球山杏种植主要集中在亚非地区,年产量约为6万吨。平泉作为全球山杏集散地,每年购销达5万吨,加工量达4万吨以上……“平泉杏仁”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中国山杏之乡”“中国活性炭之乡”等称号纷至沓来。
带动农民进入产业链条
4月16日清晨,崖门子社区前杖子村八组,61岁的刘清阳早早起了床,准备了一堆干粮,还专门烧了一壶好茶。“社区通知,今天市林草局技术推广站站长杨宏艳要来村里无偿推广珍珠油杏等新品种的高头嫁接,咱们可不能怠慢了人家。”刘清阳告诉记者,自己一家能够过上幸福生活,政府实施的山杏产业振兴计划功不可没。几年前,刘清阳因病致贫,当时承包的140亩地也无力打理,没有收益。政府相关部门不仅发放了救济款帮他治病,还安排帮扶人员帮忙整地修枝,为承包地的山杏高产打下了基础。“2020年,我家的山杏大丰收了,家里纯收入达3万多元。如今市里又派专人帮助我们发展新品种,日子会越来越红火。”刘清阳说。
“我国农业人口基数很大,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考察一个产业是否有生命力,绝不可忽视他们对农民的带动性。”曹佐金告诉记者,平泉市在实施山杏产业振兴计划中,把带动农民进入产业化链条作为非常重要的一环,像刘清阳一样获益的群众很多。记者了解到,通过十余年规模发展和科技攻关,平泉市已形成规模的山杏产业基地70万亩,相当于30万群众人均拥有杏树林2.5亩,年产杏核1.5万吨,初步形成七沟镇、榆树林子镇等“山杏主产区”。全市从事山杏种植经营的有3.1万户、总人口超过10万人,通过种植山杏这种投入不多的“铁杆庄稼”,可帮助农户户均增收2594元。
此外,农民在加工和流通环节也有不小的获益。“通过系统发展,平泉山杏深加工规模企业达到44家,山杏关联产业总经营额达到14.95亿元,共吸纳3800多人从事生产。”平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苗培良告诉记者,为实现产业带动群众致富,市里与龙头企业签订了定点帮扶协议,每年帮助1000多名贫困人口就业,劳务收入15218万元,人均收入4.9万元。
在承德亚欧果仁有限公司厂区,记者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主管生产的经理薛志强告诉记者:“2009年,我们这里只有七八十人,随着企业不断发展,目前已有员工近3000人,绝大多数是就近招收的农民工,他们的满勤年收益达5万元左右。目前企业每天处理山杏仁达500吨,年营业收入由几千万元增加到4亿元,真正实现了企业和员工双赢。”
经过多年发展,平泉山杏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他们并没有停下脚步,品种改良、深度开发等工作都在紧锣密鼓进行着。返乡投资4000多万元创业的杏林春晓承德生物科技公司总经理霍帅克很有信心地告诉记者:“杏仁深度开发前景广阔。苦杏仁含有的天然苦杏仁苷是止咳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欧美等国家作为抗癌药物使用。山杏叶片中富含丰富角鲨烯,是保健、美容有效添加物。我们将进一步开发其高品质医药和保健物质,以产生更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