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力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先行区、改革创新先行区平泉聚焦项目建设打造“三个先行区”目前,平泉食用菌生产规模达6.8亿袋,种植面积7万亩,带动全市3.5万农户12万余人脱贫和就业创业。未来,该市将围绕食用菌种业科研、高端种植、精...
全力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先行区、改革创新先行区
平泉聚焦项目建设打造“三个先行区”
目前,平泉食用菌生产规模达6.8亿袋,种植面积7万亩,带动全市3.5万农户12万余人脱贫和就业创业。未来,该市将围绕食用菌种业科研、高端种植、精深加工等全产业链,向着“世界第一”的目标提升。这是平泉市食用菌研究院外景。平泉市摄影家协会提供
10月,塞外平泉,秋风凛冽,但项目建设一线仍是一片火热。
在河北航研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工人正加班加点生产新一代空调设备。“北方冬季取暖季马上到来,公司现在订单不断。”公司董事长刘起友说,其产品不但畅销国内,还拿下了国外订单。
在傲森尔装具服装股份有限公司平泉分公司,1号和2号厂房已具备生产条件,“月底将从旧厂房搬到新厂房,预计11月底投产。”项目负责人孔繁忠介绍说,项目达产后预计年可实现产值2.2亿元、利税4500万元,增加就业岗位300个。
平泉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承德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实施“1365”总体思路,其中,“1”即把加强项目工作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关键是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平泉市委书记王贺民说,要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中心之中心、要务之要务,全力以赴抓项目、抓招商、抓开放,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先行区、改革创新先行区,奋力谱写“经济强市、美丽平泉”新篇章。
延链补链强链,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素肉松、素肉片……在河北华素素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一款款素肉产品吸引着参观者的目光。
“这是我们菌菇肉中试车间生产的新产品,原材料就是被当作下脚料的香菇腿。”该公司董事长林文炳说,“菌菇素肉”采用国际领先的生物发酵、低温真空膨化技术,进行深加工,制成与动物肉口感类似并富含膳食纤维的健康时尚食品。
香菇是大众化的食用菌产品,有一定的规格和尺寸标准。为了适应标准,都要进行“剪腿”加工,这就造成了大量的菇腿下脚料。“平泉香菇年产60万吨,菇腿就有12万吨,因价格低廉,有菇农干脆直接扔掉。”从事食用菌种植加工多年,林文炳眼看着菇腿白白浪费,很是心疼。
成立于2020年5月的河北华素公司,致力于平泉当地的食用菌资源的研发和深加工,主要产品以“素肉”为主、休闲膨化即食食品为辅。目前,中试车间已经投产,新的生产线正在安装。
“项目全部投产后,年加工菌菇原料8万吨,生产菌菇素肉产品2万吨,产值14亿元。”林文炳说。据统计,曾经被扔掉的菇腿如今卖到每公斤2元,能带动菇农年增收3亿元以上,有效延长了香菇产业链,提高了产业附加值。
在平泉,除了食用菌,山杏、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均特色鲜明,发展潜力巨大。
如何推动这些产业延链、补链、壮链、强链?该市结合产业实际,按照“统筹力量、链长负责、协调推进”的原则,全市成立食用菌、山杏、高端装备制造等8个产业链专班、一个综合协调办公室。每条产业链设置一名市级领导干部作为“链长”,按照“一条产业链、一位链长、一个牵头部门、一支专家团队、一个工作方案、一套支持政策、一个工作专班”工作模式,集中精力、集中资源、集中人才对产业进行全产业链的规划设计、政策制定、招商引资、转型升级等,全力推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曾任平泉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多年,现任平泉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的秦凤彬对食用菌产业知之深,爱之切。“食用菌产业将集中精力做好延链、补链、壮链、强链,打造全国领跑的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县,打造世界级的食用菌产业集群,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提供坚实保障。”作为食用菌产业链链长,秦凤彬对食用菌产业未来发展信心满满,他们将围绕食用菌种业科研、高端种植、精深加工等全产业链,向着世界第一的目标全面提升。
在平泉,食用菌、山杏、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特色鲜明,发展潜力巨大。近日,村民在大棚里采摘蘑菇。平泉市摄影家协会提供
城乡一体化,打造新型城镇化建设先行区
山顶桲椤树战斗遗址公园带动红色旅游,山坡千亩富硒果园引爆乡村旅游,山脚菌菜大棚稳定农民增收,在平泉桲椤树社区,一个个项目铺就乡村振兴路。
2009年,桲椤树社区在全省率先启动了中心村建设。通过3期工程建设,该社区的人口已达2730户、近1.2万人,成为全省人口最多的农村社区。寄宿制小学、养老院、中心公园、标准篮球场、足球场、村民服务中心……现在,社区各种配套设施一点也不比大中城市差。
“搬迁是手段,致富是目的,项目是关键。”社区党委书记金旭东说,让产业围着新村转,社区现已逐步建成了山脚大棚覆盖,山中果树缠腰,山顶休闲观光的标准化产业园区,让山区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稳定增收。
“七山一水二分田”,平泉是典型的山区市。人口居住分散、经济相对落后、内在发展动力不足,如何让百姓脱贫致富,乡村全面振兴?平泉的答案是,合理布局生活、生态、生产等功能空间,推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加快形成“一心四极八十个中心村”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未来5年,平泉将坚定不移走农业升级、农民增收、农村兴旺的产业振兴之路,实施项目攻坚,做大做强食用菌、设施菜、林果三大产业基地。到2025年,食用菌产业规模扩大到7亿袋,设施菜种植面积达到17万亩,林果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三大产业产值达到135亿元以上。
农村望山见水,城市更要繁荣宜居。
深入实施县城建设提质升级三年行动,坚持新城开发和老城改造并重,以精品理念建精致新城,持续推进老旧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实现腾笼换鸟、面貌更新。推进历史建筑划定,建设南大街历史特色街区,让城市文脉再放异彩,让老城区热闹起来、美丽起来,重新焕发生机活力。
同时,大力培育各类城市经济业态,根据居民消费能力和外来消费情况,合理规划商业布局,加快建设商业综合体、契丹风情美食中心和现代化服务业中心,形成特色产业物流、文化旅游、休闲观光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我们将按照以城带乡、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总体格局,全力打造新型城镇化建设先行区,不断增强老百姓幸福感获得感。”平泉市市长何会岭说,到2025年,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3平方公里以上,中心城市-中心镇(特色小镇)-中心村的梯度新型城镇化体系更加完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城乡公共服务更加均衡。
双轮驱动,打造改革创新先行区
在空气加温器里加入少许森氧加空净宝,用手持负氧离子检测仪一测,只一会儿的工夫,显示屏上的负氧离子个数就从每立方厘米300个跳到400、600、800、1000……
这样的奇妙场景,出现在承德隆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展示间里。
“这些产品的原材料都是从松针中提取的。”公司总经理张鑫媛指着琳琅满目的商品说,公司研发出的植物萃取复合形成诱发负氧离子新材料,能消除甲醛、苯等有害物质,让人能随时随地呼吸到森林般的空气。
承德隆宏公司是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与天津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十几所科研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现已取得国家专利26项,开发出“森氧加”植物负氧离子系列产品,填补了国内纯植物生态级负氧离子行业空白。
从无人问津的落地松针到负氧离子产品的背后,是科技创新的力量。
近年来,平泉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融入承德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培育形成了食用菌、山杏、玉米、农作物秸秆、工业废弃物五大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创新实施了围山转、围田转、围水转、围川转、围矿转“五围”生态治理模式,大力实施营造经济林、矿山披绿等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0.2%。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平泉将坚持以改革开放服务和引领科技创新,构建企业有创造力、市场透明、审批有速度的发展环境,支持更高水平的“走出去”和“引进来”,全力打造改革创新先行区。
坚持以创新驱动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科技、管理、产品、文化等各领域全面创新。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企业与中科院、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鼓励中小微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平泉市将以产业项目为载体,建立“一产业一基地一平台一团队”的引才聚才模式,重点引进急缺型、实用型、应用型人才。同时,加强乡土人才培育,统筹用好政策创设、平台打造和示范带动“三大抓手”,着力壮大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农村专业服务型人才“四支队伍”。
全国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先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科技研发平台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创新创业环境明显改善,主要创新能力指标达到全省先进水平,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要素驱动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转变……到2025年,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15%以上,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增长率达到10%。(河北日报记者李建成、尉迟国利 通讯员胡倩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