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双桥区隶属于河北省承德市,是承德市中心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北、东、南同承德县接壤,西部与双滦区毗邻,西南部与滦平县交界,面积651.67平方千米。双桥区是河北省地级市承德市政府所在地,是三个市辖区之一。承德文化艺术概览工艺方面。承德市已经...
双桥区隶属于河北省承德市,是承德市中心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北、东、南同承德县接壤,西部与双滦区毗邻,西南部与滦平县交界,面积651.67平方千米。
双桥区是河北省地级市承德市政府所在地,是三个市辖区之一。
承德文化艺术概览
工艺方面。承德市已经成名的丰宁藤氏布糊画、崔晓立凿铜、雕塑、李钟奎的木雕、张冬阁民俗装饰画,泥人、根雕、竹编、核桃雕,以及享誉全国的摄影、绘画、书法等门类都有大量的重量级艺术家及其作品问世。扶持文学艺术家的创作和市场化是承德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剪纸是承德地域传统家庭文化和民族艺术的遗产,其遍布承德各县区,尤其丰宁剪纸最为著名。1992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剪纸之乡”;2005年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丰宁剪纸
2010年河北省承德市的“承德清音会”,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地方方言。1953年,国家有关工作人员曾先后两次来到滦平县金沟屯镇金沟屯村进行普通话标准音采集。在最终制定的结果中,金沟屯当时采集所发出的音与普通话最为接近。
普通话之乡—滦平
地域文化方面,承德历史也称热河,有特定的地域文化、深厚的底蕴。承德是亿年以前侏罗纪世界生物发祥地,也是承德历史底蕴中最浓重的一笔。
红山文化遗址“红山文化”是热河地域新石器时期的历史文化,至今已经五千多年。在新石器后期氏族社会转化时,即游牧民族从蒙古高原沿河流进入平原区过渡农耕生活。都曾经在热河地带经过,这里是人类进化、发展的转折区域。这一时期应称为燕山文化,与燕赵文化成为现河北的历史主体文化。
承德特色产品主要有避暑山庄丝织挂锦、承德木雕、蕨菜、民间剪纸、滕氏布糊画、杏仁露等。
承德土特产品一般可分为三类:承德地处山区丘陵,有较多的干果类土特产品,如杏仁、板栗、欧李等;二、坝上蘑菇。围场坝上海拔2000多米,早晚温差大,属地多产蘑菇,品种繁多,有白蘑、口蘑、榛蘑、肉蘑、草蘑、唣蘑、松蘑、平蘑等。三、清朝宫廷类产品
饮食方面,承德市整体上特色食品琳琅满目。有南沙饼、荞面饸饹、碗坨、鲜花玫瑰饼、平泉羊汤、平泉改刀肉、茶糖、驴打滚、拨御面、银丝杂面、鲜花玫瑰饼、口蘑、二仙居碗坨、御土荷叶鸡、汽锅野味八仙等。
鲜花玫瑰饼
平泉茶糖
以上是整个承德市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局部介绍。在“双滦区”一期中将对承德市的其它方面作一综述。
双桥区历史沿革
双桥区历史悠久,因地处塞外,位于北部游牧民族和南部中原农耕地区的交界处,自古就是北部游牧民族出没的地方。据考证,这里早在中原龙山文化时期就有人类活动遗迹。战国时代,燕国在这一地区设置过郡一级的地方政府;秦以后历代也曾设置过地方政府。秦汉至元明时期,匈奴、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曾先后在此游牧;清朝初年,今承德市区所在地仍只是个仅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落,叫热河上营。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廷在此修建避暑山庄,作为夏季临朝理政的场所,这里逐渐发展成为清王朝的第二政治中心,一些满族、蒙古族贵族也都纷至沓来,使这里成为满族、蒙古族比较集中的地方。雍正元年(1723年)设热河厅,雍正十一年(1733年)取“承受先祖恩泽”之义,改名为承德州;辛亥革命后取消府制,成立热河特别区。1929年成立热河省,承德为热河省会;1955年热河省建制撤销,1956年承德市划归河北省。1960年3月,承德地、市合并,合并后今双桥区所在地为承德市所辖的市区。1984年1月,承德市改为河北省省辖市,双桥区正式成立。1993年7月,承德地、市再次合并,双桥区成为新建制承德市的市辖区。
双桥区地处冀北燕山东段,位于燕山沉陷带与高原后背斜过渡带,经长期地质变化形成独特的承德丹霞地貌特征,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构成低山环绕的山间盆地,海拔高度在313-1074米之间,平均海拔350米,属于山地丘陵区。环绕全区的山峦属丹霞地貌,奇峰异石,自然天成,千姿百态,形成独特的磬锤峰、双塔山、罗汉山等诸多景观。
双桥区处于暖温带向中温带过渡地带,属于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型山地气候,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时间长;春季多风干燥,历时短;夏季清凉多雨,适宜避暑消夏;秋季天高气爽,昼夜温差大,降水年、季变化大。多年平均气温8.9℃,年极端最低气温-24.2℃(出现在1月份),极端最高气温41.5℃(出现在7月份),全年无霜期157天。年累积日照时数为2903小时。区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560毫米,日最大降水量151.4毫米,时最大降水量52毫米,年内雨量主要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份。
双桥区河流有潮河、滦河、柳河、老牛河等。清美甘甜的潮河水和滦河水,源源不断流往北京和天津及华北地区。
双桥区名胜古迹
承德避暑山庄又称“热河行宫”,坐落于承德市中心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谷地上,占地面积584公顷。避暑山庄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89年建成。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避暑山庄”景一
是清王朝的夏季行宫,它是由众多的宫殿以及其它处理政务、举行仪式的建筑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建筑风格各异的庙宇和皇家园林同周围的湖泊、牧场和森林巧妙地融为一体,
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整个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是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还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和留园)之一。
2019年9月29日,河北省组织对全省部分A级景区进行了复核检查。经审议,给予承德避暑山庄等84家A级景区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限期6个月。同年12月6日,中美澳科学家宣布在承德避暑山庄发现数量大,保存完好的恐龙足迹化石。
“避暑山庄”景二
外八庙是指环绕在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东面和北面,武烈河两岸和狮子沟北沿的山丘地带的一组规模宏伟的皇家寺庙群。这些建筑群陆续建于清代康熙和乾隆年间,是清代喇嘛教的中心之一。当年有八座寺庙由清政府理藩院管理,于北京喇嘛印务处注册,并在北京设有常驻喇嘛的“办事处”,又都在古北口外,故统称“外八庙”(即口外八庙之意)。久而久之,“外八庙”便成为这十二座寺庙的代称。
“外八庙”
承德魁星楼位于承德市中心半壁山之巅,始建于清朝道光八年(1828年),是由当时承德知府海中为佑一方文化昌盛而建,因主奉道教中主管人间文化命运之神“魁星”而得名,是全国最大的供奉“魁星”神的道观。魁星楼占地80余亩,主体建筑依山就势,龙门、中斗宫、荣仕殿、乐真殿、宏文殿、元辰殿、魁星阁状元碑等楼廊殿宇,供有寿、喜、乐、和、福、禄、财、安、文武二圣、60甲子太岁。承德魁星楼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魁星楼
棒槌山在磬锤峰国家级森林公园内的山上,有一块石头,上粗下细,形似棒槌,故此山俗名“棒槌山”。该石上部直径15.04米,下部直径10.7米,高38.29米,连同棒槌底下突起的基座通高60米。棒槌山与位于双滦区的双塔山同属丹霞地貌。自古就是承德(热河)地区“十大胜景”之一。
棒槌山
“景观人物大事件,美食特产全荟萃”。下期咱们接着聊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
谢谢朋友们的关注,下期再见!
(部分图片下载自网络,如原作者有异议,请联系本文作者删除)